煤炭行业:动力煤需求持续增加
从总体上说,理具有某种先验形式,但又是以经验为内容的,其先验形式不是纯形式,其经验内容也不是被给予的材料,而是真实存在的。
理的各种意义及其关系,都是在生命过程中体会出来的[40],在实践中体会出来的。如果说,生理是从客观上说,或者从存在上说,那么,性理就是从主观上说,或者从价值上说。
主观地说,理即是所当然之仁理,这是一个价值判断,也是一个价值诉求,但仁理之中又包含着生理,因此可以说仁即生(即仁理即生理)。[4]但是,一说到本体,就很容易用西方的本体论进行解释,认为朱子的理就是西方哲学所说的本体。这已经是主体化的说法。生理就是生命创造的原理,是自然之理所包含的。人们喜欢或不喜欢某种事物,并不能改变这种事物的性质或本质,它是客观的。
对于物质的自然界而言,它有超越性,是精神性的,但决不是绝对超越的实体。中国哲学从总体上说,缺少分析,而重视类比与综合,但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的综合。[45]《朱子语类》卷五十三。
在即物穷理中,他承认理在物中,一物有一物之理,即物而穷其理,就是一种客观的对象认识。可见,从知觉上说心时,不能离开心性关系而谈所谓中性的知觉。但未发时却是本体自然,即见其感通之体,已发时却是心体流行,即见其寂然之用,这就是体用性情各有当而实未尝分。然其本体之明,则有未尝息者。
如同鸡蛋的外壳与蛋黄(鸡子)一样,缺了其中的任何一个,就不成其为鸡蛋。[59]程颐将人心等同于私欲,而与天理不相容,这就完全否定了人心的存在价值。
本体有本质的意思,但不能归结为本质主义。如果从本体的层面讲,朱子也是持心即理、心即性之说,不能说朱子从根本上反对心即理说。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,即朱子关于心的许多说法是互相矛盾的。其发用必有所自来,必有来源处,其来源处就是性,而性就是心之本体,即生理。
这确是认知层面的问题。这里既有概念推理,又有现实存在的问题,不能以概念推理代替实际存在。因为这个分别仅仅是概念的,不是存在的。朱子固然重视理与气、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概念区分,但这只是逻辑的分析,只具有逻辑的意义。
儒家所谓实理,以仁义礼智为其真实内容,这才是心之本体。问题在于,心的知觉作用究竟是心的虚灵之体的发用,还是心之理即性的发用?在理解上是有分歧的。
既然只剩下一个虚灵之心,就只能以视听言动、知觉运动为性,以眼前作用为性,如扬眉瞬目、手足运奔之类,此只是源头处错了[51]。[53]自具是理是自有,不是他有,不是有心了再讨一个理来安放在心中。
这个差处,是实质上的,不是形式上的。他在批评谢上蔡的知觉为仁之说时说: 上蔡所谓知觉……亦只是智之发用处,但惟仁者为能兼之,故谓仁者心有知觉则可,谓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不可。[1]《二程集》,中华书局1981年7月版,第609页。[47] 能与所的关系,可以解释为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,但这是不是通常所谓主观与客观的认识关系呢?即是不是以心之知觉为认识主体,以理为客观的认识对象,因而构成通常所谓的对象认识呢?这里有极其复杂的情况。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或要不要人心,问题在于,如何使其服从正当原则的指导,这才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。人心人欲也,此语有病。
这就是朱子未能开出认识论、知识论的原因所在。性(理)内在地存在于心之中,不是外边放进去的。
[6]《二程集》,第606页。[26]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二十六。
理与气本来是浑然一体,只是从概念上进行分析,便有性(理)与形(气)之别。二者杂于方寸之间,而不知所以治之,则危者愈危,微者愈微,而天理之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。
比较而言,程颐强调的是体用之间的区别,以至说出体用自殊,安得不为二乎[6]这样的话。这看起来是侧重点不同,但是,却反映出朱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,即体用合一,浑然一体。[37]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二十四。因此,不能只于一处看,即不能只从形而上或形而下的一个层面看,而要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全体看。
而所谓本体之明则是从性上说,光明之德即明德,亦即德性,因此又有复其初之说。值得注意的是,朱子将人心道心说成是儒家圣贤相传的道统,并追溯到《尚书·大禹谟》,作为其经典依据,可见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。
从存在上说,体在用中,而用即是体,浑沦一物,是一个整体。[30]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二十六。
[48]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十五。[44]这所谓体用之用,是从知觉作用上说的,不是指心之性情关系(关于这个问题,另外讨论)。
灵是心的一个重要特点,指灵明,也指神明。就此而言,心性是不能分离的。[29]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二十六。按照朱子的说法,存在和功能是体用关系,二者是统一的,由功能而显其存在,由作用而显其本体,这是理学本体论的一个根本特点。
心之理即生之理,实即仁理。人只有一个心,但知觉得道理底是道心,知觉得声色臭味底是人心,不争得多。
其实,二者交相辉映,融为一体,这就是心与理一。但是另一方面,所有这些,都需要一种价值指导,使其保持安稳,如果失去控制,任其发展,就容易流入人欲而变成恶。
第一层意思是心盛贮即含摄性,性在心中而为心之理,也就是心以性为体。这是说,人的心中自有一个标准,朱子认为,这个标准就是道心。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